在生活中,我們如果長時間做事,就會感覺到煩躁不安,沒有動力,看見什么都不得勁,卻不知道自己怎么了?美國當今商界戰(zhàn)略管理地領路人彼得德魯克造成這一切的根源,都是因為能源的缺失。
在職場上,如果你對自己只有時間管理,那只會讓自己成為沒有感情的機器人。如果你忽視了對自己的能量補給,那你的心理在與別人談話、相處時,肯定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負面的影響。
用傳統(tǒng)的思維來看,人們經常會忽略自己的心理變化,只關注別人的情緒變化,卻不知道這種生活方式,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差。
在職場上,我們在自己沒有出現(xiàn)能量墊付的情況下,如何自己激勵自己呢?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四點。
一、凡是不利于自己的措辭,都用其他代名詞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想自己能量滿滿,就必須減少負面與無意的刺激性措辭,甚至根本不用這種措辭,這樣才能更好地贏得別人的好
例如:我們看到有人提心吊膽或者開口閉口說自己很不幸,或自己失敗的時候,我們經常都會這樣勸他,車到山前必有路、少說為妙,或者說他烏鴉嘴。
如果我們碰到別人忌諱的事情和名詞,我們一般都會有他人能明白的其他名詞一帶而過,這樣就能很自然的把種尷尬、不愉快的氣氛擺脫掉。
二、暫時不談,可以醫(yī)好懶言癥
在生活工作中,總有一些人做起事來磨磨蹭蹭,慢慢騰騰,給人一種不干凈利落的狀態(tài)。當你問他原由時,他們可能還會這樣說,“哎呀!沒仔細想,也沒什么影響,湊活過去就可以了!”這種態(tài)度做事基本都沒有完全解決事情的動力。
斯賓諾莎說:“智慧,不是死的默念,而是生的沉思?!备ヂ迥氛f:“能進行客觀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,以理智為基礎的感情是謙恭。我們只有擺脫了童年時代妄圖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,才能有客觀性和運用自己的理智?!?/span>
為了能順利地使問題得到解決,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。在生活工作中,我們根據(jù)人們解決問題的態(tài)度,可以把人分為行動型和熟練型。
行動型的人,一般做事都比較敏捷,但遺憾的是他們犯錯的機會也相應很高,所以出錯率高。
舒適型的人,做事比較慢,思考的多,所以他們的出錯機會少。
如果我們能將這兩種人有機的結合起來,那么我們就可以學習暫時擱置的技術,吸取兩者的長處,讓每件事情都有輕重之分,從而能讓事情得到合理的解決。
三、喪失斗志的口語習慣,少用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當我們不順利時,一般人都會這樣說,“反正我再努力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?!币话銜@樣說的人,大多都在事情沒有開始時就認為自己不行,努力是白費的。他們在心里主動承認自己無能為力了,甘拜下風。
一般的,一旦讓人喪氣的話說出來,你本來可能做好的事情也會做不好。因為一開始的假設,其條件就是沒辦法、不得意的話,這就表示自己要放棄努力、停止思考的意思。
這種信息一旦在頭腦中產生,也就相當于自己就給自己一個妥協(xié)的理由,就在自己的思想上下了一個禁錮,使自己無法向外踏出一步,將自己的思維局限于一個停止不前的框框里了。